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》国家标准发布,科技成果转标准进入 “操作化时代”-行业新闻-汇智认证检测机构
认证服务电话:

0532-84688710

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》国家标准发布,科技成果转标准进入 “操作化时代”

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的双向通道正被打通,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有序。

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 难题,终于有了系统性解决方案。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》(GB/T 33450—2025)国家标准,直指科研与产业界长期困扰的“转什么”“怎么转”“如何落地” 核心问题,为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融合搭建起可操作的技术桥梁,标志着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标准支撑体系迈入新阶段。

1762765199636444.png

01

标准核心内容


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》国家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实用性。该标准直面科研人员在标准转化过程中的实际困境,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导

标准明确了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分析维度,涵盖技术成熟度、产业需求匹配度、标准化适配性三大核心指标。通过量化评估模型,科研人员可快速判断成果是否具备转化条 ——例如实验室阶段的原型技术需达到TRL6级以上(技术验证完成)方可启动转化流程,避免资源错配。

在国际化方面,标准梳理了 ISO、IEC 等国际组织的标准立项流程,明确 “国内标准先行验证 — 国际对口单位对接 — 联合提案” 的推进步骤。这为我国优势技术出海提供了方法论,如光伏回收、芯片封装基材等领域的成果已通过类似路径纳入国际标准。

1762765237127173.png

标准必要专利(SEP)的处置一直是转化中的难点。指南首次明确 SEP的信息披露义务与许可声明规范,要求在标准起草阶段同步提交专利清单及许可意向,参照FRAND 原则(公平、合理、无歧视)明确许可费率测算方法,填补了此前技术依据空白。

02

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机制


随着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》国家标准的发布,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的同步趋势日益明显。标准研制已逐步嵌入到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中,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、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
市场监管总局将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,加快推进人工智能、脑机接口、量子信息、高端装备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制定,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技术支撑。

03

企业实践: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具体路径


对企业而言,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,是构筑技术壁垒、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战略。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》为企业系统化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明确框架。

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内部评估机制,系统分析技术的成熟度、产业推广潜力及必要性,判断其适合转化为旨在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,还是作为抢占先机的团体标准快速发布。

在路径选择上,对于具有行业基础的技术,可寻求转化为国家标准;而对于迭代快的创新技术,则可通过团体标准这一快速通道推向市场,高效形成行业共识。